维生素A缺乏病

维生素A缺乏病

概述:维生素A缺乏(vitamin A deficiency)亦称蟾皮症(phrynoderma),系因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一种营养缺乏病。其特征为皮肤干燥,四肢伸面有非炎性的棘刺状毛囊丘疹,伴以眼部症状如眼干燥、角膜软化或夜盲。属中医“藜藿之亏”范畴。

流行病学

流行病学: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。

病因

病因:各种原因造成的维生素A不足。如慢性腹泻、肝胆疾病、白蛋白降低不足以转运维生素A、重症消耗性疾病使维生素A消耗过量,均可导致维生素A缺乏症状。维生素A 0.3μg相当于1个国际单位(U)。成人每天最低需要量为20U/kg或β-胡萝卜素40U,实际上成人每天供给量应不小低于5000U。

发病机制

发病机制:维生素A构成视网膜感光色素视紫红质而在夜视中起重要作用,并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和糖蛋白的合成,以维持上皮组织的生长分化。缺乏时视网膜视紫红质和视蛋白水平降低,导致夜盲。眼、上呼吸道及胃肠黏膜鳞状化生,致黏膜角化及皮肤角化过度,而出现干眼症,皮肤干燥脱屑,毛囊角化症,丘疹等眼和皮肤为主的一系列症状。

临床表现

临床表现:皮肤的典型症状是干燥,在躯干和四肢伸面密布散在的毛囊角化等丘疹,无炎症,也无自觉症状,毛发干枯,质脆易脱落。甲薄脆伴纵沟,横纹,也可出现小凹点,典型者是蛋壳甲,甲板透明。
    暗适应减退,夜盲是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,此外结合膜干燥、起皱、发白,严重者可出现角膜软化发生溃疡以至穿孔、失明。
    其他症状如呼吸道和泌尿道因上皮生长分化不成熟,易继发感染。婴幼儿则影响智力、体力和发育生长。
    维生素A过多症:一般认为长期应用维生素A超过每天5万U可导致上皮细胞核分裂增加,出现角化不全,此为维生素A过多症(hypervitaminosis A)。如果误用过量维生素A可造成急性中毒,常在过量进食后数小时即可发生,表现为恶心、呕吐、头痛、头晕,逐渐出现皮肤大量脱屑。长期大量进食维生素A治疗小儿营养不良或某些皮肤病如鱼鳞病、毛周角化症等可发生慢性中毒。表现为皮肤干燥,粗糙,增厚伴瘙痒等。口唇干裂,毛发脱落。有时可见到色素沉着,毛囊角化,红斑和紫癜,在婴儿可有前囟隆起。其他可伴有烦躁、厌食、便秘等症状,严重的伴有骨、关节痛和压痛,影响活动及肝脾肿大等。患者血中维生素A含量明显增加。X线示长骨骨膜下有新骨形成。停服维生素A后症状即逐渐消失。

并发症

并发症:严重者可出现角膜软化发生溃疡以至穿孔、失明。可合并其他维生素缺乏。

实验室检查

实验室检查:血浆维生素A水平测定具有诊断意义,正常人维生素A含量约100U%,本病患者降低。眼科暗适应检查时间常延长。组织病理学检查具有参考诊断意义。

其他辅助检查

其他辅助检查:组织病理:皮肤角化过度,颗粒层存在,毛囊上部有角化形成,汗腺和皮脂腺有不同程度萎缩。

诊断

诊断:根据皮肤干燥、毛囊角化过度,眼干燥、夜盲症,再结合摄入史等可以诊断。必要时可测定维生素A含量和治疗试验。
    中医病机和辨证:
    主证:四肢及躯干有毛囊角化性丘疹,皮肤干燥。常伴有眼干、夜盲、纳食欠佳。有择食习惯,或常有腹泻、疲乏无力。舌淡,脉缓或沉。
    辨证:脾虚血燥,肌肤失养。

鉴别诊断

鉴别诊断: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:
    1.毛周角化症  常见于青少年,四肢伸面见毛囊角化性丘疹,散在分布,无眼部症状。
    2.小棘苔藓  为成片毛囊棘刺片角质丘疹,多发于颈后、肩、臀等处,成批发生,无其他伴发症状。
    3.毛发红糠疹  为毛囊角质性丘疹,圆锥形,质硬,发红可密集成片伴有掌跖角化等症。

治疗

治疗:
    1.患者应多食牛奶、蛋黄、肝类及富于胡萝卜素食物,积极治疗所发现的慢性或潜在的疾病。维生素A口服,5万U/d,重症者10万~20万U/d,以后酌减,长期大量应用能引起维生素A过多症,如合并其他维生素缺乏,亦应作相应补充。注意保护眼睛,皮损处可外用鱼肝油软膏、10%尿素霜、维A酸霜等。
    2.中医疗法
    治法:健脾益胃,养血润肤。
    方选:白术10g、茯苓10g、陈皮10g、扁豆10g、当归10g、赤白芍10g、木香10g、炒苡米30g、炒芡实15g、丹参15g、炒枳壳10g、砂仁10g。可适用八珍丸人参健脾丸、加味保和丸等。

预后

预后: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。

预防

预防:慢性消耗性疾病和过分限制饮者应注意补足维生素A。

轻触这里
关闭目录

目录

Copyrights 2005-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